冷藏车、面包车、电单车把湿漉漉的地面挤得水泄不通,大小商贩人扛车拉,这恐怕是很多从事冻品配送的工作人员都经历过的场景。淘汰不规范的冷链运输方式,建立冷藏冷冻类食品从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分配流通到销售的产业链,并整合保税物流、出口监管等国际物流配套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经开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云南东盟国际冷链物流中心”拟构建昆明冷链物流新格局。
在经开区王家营国际物流片区,“云南东盟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地上建筑正在紧张施工。2016年,一期6万吨冷库将投入使用。项目方表示,一期库容相当于昆明现有登记在册冷库容量的总和,而一、二期整体运行后,冷库容量将是昆明现行容量的三倍;整个物流中心年交易额将由现在的30—50亿元增长到50—80亿元。
承接三环内市场搬迁
2015年,成都银犁冷藏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及众多冷冻食品行业商家共同投资的云南呈达冷冻食品物流有限公司在经开区成立,并正式投入建设云南东盟国际冷链物流中心。
2015年3月,云南东盟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启动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10亿元,占地230亩,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冷库储藏区、加工整理区、商品交易区和综合服务区四大功能区。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储存容量为6万吨,二期储存量14万吨。按计划,一期项目将于2013年3月主体断水,同年8月投入使用;二期将于2016年启动建设。一期、二期全部投产后,该中心将形成20万吨的储藏量,云南呈达冷冻食品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祥清表示,这是昆明现有登记在册的冷库容量的3倍。
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主城区批发(专业及批零兼营)市场搬迁改造提升三年行动的通知》主城区三环以内的批发、批零兼营市场将逐步迁出三环以外。云南东盟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将承接昆明市三环以内冷冻批发市场的搬迁。据介绍,现在昆明经营冷冻食品的商户有300家左右。云南东盟国际冷链物流中心除了可以承载昆明现有的冷冻食品经营户外,还将引入国内成熟的经营户,以及成熟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按照规划,云南东盟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可容纳商户2000—3000户,其冷库月台可同时供150辆大型货柜车同时作业,冷库周边可同时安排60辆大型货柜车装货。由此,将改变昆明冷链物流行业内及周边的拥挤场面。
信息化管理成本降4倍
目前昆明市主要的冷库规模较小且较为分散,在城市发展中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已经凸显,冻品进出不便利。此外,多数冷库受当时技术及制冷设备的制约,存在环保不达标、设备耗能高等问题,加之多数冷库功能单一,在设计建造时没有统一规划交易市场,难以满足厂商和贸易商对冷链物流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
就此,郑祥清表示,云南东盟国际冷链物流中心进行了冷库、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仓储设备、运输设备等的高标准规划。“比如,我们将采用国内先进的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全部智能化操作,确保每个库房的温度精准控制;每个楼层库房均安装监控录像系统,24小时全程监控”。